申时是哪个时段?申时的具体时间与含义
申时是中国古代传统时辰之一,属于十二时辰之一。申时的时间范围是下午3点至下午5点。在古代,人们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。申时是第九个时辰,因此它的具体时间范围是15:00至17:00。
申时的含义与地支“申”有关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地支“申”与十二生肖中的猴相对应。因此,申时也被称为“猴时”。在申时,人们通常认为猴子的活动最为活跃,因此这个时辰也与猴子的特性有关,如机智、灵活等。
此外,申时还与五行中的金相对应。金代表坚固、稳定,因此在申时,人们也认为这是一个适合进行一些需要稳定和持久的工作的时间段。
在古代中国的计时系统中,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。申时作为其中之一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时辰特性。
申时的时间范围是下午3点至下午5点,即15:00至17:00。这个时间段在古代被称为哺时,也有日铺、夕食等别称。古人习惯在这个时段进食第二顿饭,因此“哺”字与“哺育”、“滋养”等含义相关联。
申时在古代计时系统中具有多重含义:
首先,申时是古人一天中的第二个进餐时间,象征着日常生活的延续和能量补给。
其次,申时与地支中的“申”相对应,地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时间的系统之一,每个地支代表一个时间段,申时因此得名。
再次,申时在五行中属金,象征着收获和成熟,与秋季的丰收季节相呼应。
申时在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:
在文学作品中,申时常常被用来描绘夕阳西下、黄昏降临的景象,如唐代诗人杜甫在《徐步》中写道:“荒庭日欲哺”,生动地描绘了申时黄昏的景象。
在风水学中,申时被认为是吉时,适宜进行一些吉祥的活动,如结婚、搬家等。
在中医理论中,申时与人体经络中的肺经相对应,认为此时是调理肺部、增强呼吸系统功能的好时机。
根据古代命理学,申时出生的人具有以下命运特点:
申时初生人:聪明伶俐,父母双全,事业顺利,六亲有缘,晚年运势良好。
申时中生人:性格坚强,对爱情执着,但可能面临一些挑战,需要努力克服。
申时末生人:早年可能遭遇一些困难,但到了中年以后运势会逐渐好转,晚年生活幸福。
申时作为古代计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时辰,不仅具有具体的时间范围,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命运寓意。了解申时的具体时间与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,同时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。